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建成
所以,一个市场的波动,就可以迅速地使风险在不同领域之间扩散。
讨论来讨论去,讨论了好几年,到最后集中到把一行三会合并为一个大部委。最后我想强调一点,最近大家讨论得也比较多的,关于金融改革到底改什么。
至少现在有一行三会,如果四个机构中有三个不作为,只要有一个愿意有作为还可以有一点发展空间,如果把它们合并为一个机构的话,那整个彻底完蛋了。我是希望呼吁千万不要这样子,因为好不容易有一行三会,过去这些年监管竞争才为私募基金行业,为中国的企业,为理财产品市场、信托市场提供了一些发展的空间。不过相比之下,PE/VC这些现代资本市场的企业、融资手段,他们看重的是未来收益,看淡你手中的那些资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中国PE/VC学得越来越好了以后终于让很多的屌丝、很多的穷二代受益。这样一来马化腾不用等上一百年两百年,今天就让我们大家都能够看到他创办的公司能够带来多高的价值,以这种方式直接激发更多的千千万万个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大家都可以学着像马化腾这样去创业。一谈到创新,我们在今天,不管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都不太容易逃避的一个结论,就是美国很显然是世界创新大本营,引领世界很多方面的创新,特别是高科技创新,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之所以讲到这个,类似于马化腾、腾讯这样的故事在美国过去200年左右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上已经出现了非常多个。所以,正因为这一点,也让我们看到现代资本市场跟传统的银行有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对屌丝、对穷二代带来的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是原来传统的银行所没办法比的。嘉庆年间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朝廷动用了相当于五年财政收入的军费才将其镇压下去,财政面临了空前的窘境,这时有人提出用发行纸币的办法解决财政问题。
交子使用越来越广泛,商人们便联合成立了联号,在各地设立分铺,承诺存款人可随到随取,使交子的使用更加广泛起来,但此时它仍不是法定货币。不知是否因为刘秉忠的这项谏言,或者因为其他考虑,忽必烈下令印行纸制为法定货币。这有些迷信,那时称谶纬,楮币即纸币,当年成都一带流行的交子用楮纸印刷,因而得名。元代颁布有《宝钞通行条例》,内容有14条,规定宝钞是法定货币,朝廷收税、俸饷以及民间买卖、借贷等均以宝钞为准,金银和铜钱不得参与流通,违者治罪,也禁止民间实物交易,同时严格规定了现金准备制度,以白银来保证宝钞的信用,定期检查准备金库存和钞库执行情况
开放经济条件下如何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不断优化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既是货币政策能否有效传导的重要前提,也是历史上建立央行的初衷所在。通读全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伍戈研究员与李斌研究员的论证过程逻辑严密,资料翔实,充满着智慧与乐趣,引人入胜。
即使是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可能选择不尽相同的货币政策框架,在美国甚至还出现了对货币数量与利率价格目标选择上的多次反复历程。此外,随着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货币当局是否应该事前去阻止资产泡沫破裂,还是在事后采取一些措施,该两难问题至今仍时常困扰着各国中央银行,这些都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因此,从这个视角来看,货币数量与利率价格所折射出来的经济信息似乎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例如,货币政策操作的传统做法是调控收益率曲线中的短期利率,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主要央行的扭曲操作事实上强化了对中长期利率的调控。
其中,对于许多问题他们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有些可能还处于提出问题的阶段,值得未来进一步探索。时过境迁,近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策决策层面,大家对货币数量与利率的关系及其政策选择方面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但据我所知,国内外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的作品却不多见。同时,货币政策的演进发展也是一个理论与现实不断创新的过程。我很欣喜地看到,伍戈研究员与李斌研究员近期出版的《货币数量、利率调控与政策转型》一书(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年1月),在扎实的宏观经济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央行货币政策实践基础上,切实结合转型中国的现实国情,对有关货币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创新性探索。
除了发达国家的一般经验之外,我国的货币政策转型还有着十分独特的现实背景,这其中既包括高投资发展模式下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也包括两部门结构性特征下软预算部门等不断扩张,而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却出现产业空心化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复杂现象。伍戈研究员与李斌研究员的这本专著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诠释,弥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这些都是研究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所不能忽视的现实经济土壤。近年来,预期管理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货币问题的考察也不例外,货币数量与利率价格也内在统一于市场的均衡动态之中。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及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但数量型工具仍在发挥重要作用,这就使得量和价相互协调以共同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成为可能,即在经济转型时期实施以货币数量和利率价格工具并用的混合规则,这无疑也是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现实特征。那么,究竟应采取何种货币政策规则就成为了这些央行面临的重大现实挑战,转型中的我国也不例外。然而,或许是由于微观主体对量价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或许是由于宏观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各国在货币政策量价调控方式选择及其演进方面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展望未来,随着汇率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推进,我国货币政策的规则(体系)将不断趋近不可能三角的角点解。特别是在货币政策操作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策略选择问题。
通常地,数量与价格是洞察经济现象这枚硬币的两个重要方面,即在供求力量的作用下,市场将自动实现数量与价格的动态均衡。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就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一经典著作中阐述了货币数量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作者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进入 易纲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货币政策 。那么,理论上,货币数量与利率价格目标可否得兼?如果难以得兼,那么中央银行究竟应选择货币数量还是利率价格目标?如果选择了利率价格目标,现实中我们又将如何实现货币政策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逐步转变?这些表面上看似乎是ABC的问题,但其逻辑上却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过去我们并没有很好地梳理和总结过。
近期值得关注的是,国际上还提出了所谓二元悖论的新观点,即避险情绪导致全球风险溢价的同步变化,阻碍了利差对汇率的调节作用,从而削弱浮动汇率制国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此情形下,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使本来局限于一些中心国家(如美国)的情绪或恐慌能够迅速传播到全球其他国际金融市场。
但我以为,有时候提出问题或许比找到答案更为重要和有趣。不难发现,对于货币理论的一般规律以及货币政策转型的诸多问题,他俩都有着许多独特而深刻的理解。现代预期管理理论强调央行怎么说和说什么,从而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预期是否稳定。近期我国央行进行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其中似乎也包含了部分中长期利率调控的印迹。
此外,跨境资本的大规模频繁流动也容易引致正反馈循环和跨部门风险传染,成为实体经济顺周期性与金融加速器的一部分。货币政策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
值得玩味的是,这部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基之作的题目包含了三个重要宏观变量,其中,后两个(即利息和货币)都直接涉及货币金融领域,可见宏观经济学与货币金融理论之间天然的紧密联系。从全球各主要新兴市场及转型国家的实践来看,目前货币数量目标对于这些国家中央银行的吸引力不断减小,但由于市场经济与金融体系不发达等结构性原因,完全基于价格型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又不可能一蹴而就
货币政策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即使是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可能选择不尽相同的货币政策框架,在美国甚至还出现了对货币数量与利率价格目标选择上的多次反复历程。
展望未来,随着汇率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推进,我国货币政策的规则(体系)将不断趋近不可能三角的角点解。因此,从这个视角来看,货币数量与利率价格所折射出来的经济信息似乎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近年来,预期管理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情形下,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使本来局限于一些中心国家(如美国)的情绪或恐慌能够迅速传播到全球其他国际金融市场。
除了发达国家的一般经验之外,我国的货币政策转型还有着十分独特的现实背景,这其中既包括高投资发展模式下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也包括两部门结构性特征下软预算部门等不断扩张,而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却出现产业空心化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复杂现象。但我以为,有时候提出问题或许比找到答案更为重要和有趣。
伍戈研究员与李斌研究员的这本专著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诠释,弥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对货币问题的考察也不例外,货币数量与利率价格也内在统一于市场的均衡动态之中。
例如,货币政策操作的传统做法是调控收益率曲线中的短期利率,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主要央行的扭曲操作事实上强化了对中长期利率的调控。不难发现,对于货币理论的一般规律以及货币政策转型的诸多问题,他俩都有着许多独特而深刻的理解。